/11页

主题:刀尖上的舞蹈:我的惊魂购房路~

发表于2013-06-13

寻找目标(二)


既然,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当然首选的是考虑钱江一桥板块,在我们意识中,那里即使不是最好,也肯定是次优,甚至附近的一个小水果店在我们看来都是不能舍弃的极方便的配套,都是我们选择留下来的必要的理由。 因此,我们开始在网上搜附近房子的出售信息。一搜,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多么多么微不足道的穷人,刚刚我们还沉浸其中的的三分之一百万富翁的喜悦感和莫名的自豪感受到无情打击。


发表于2013-06-13

寻找目标(三)当然,我们开始都找的是小户型,60来方以内的那种,比如太阳国际,五十多方的都要130来万。 好不容易找到一套,大概有六十多方,报价110万,欣喜若狂,电话打过去,电话那头:“不巧,卖了,这不正好这里还有一套性价比超高的,房东急卖,楼层户型多好多好,卖掉那套多么多么不堪,吧啦吧啦...",“废话少说,多少钱?”,“130万”,果断挂掉电话,心理咒骂无良中介:尼玛,既然卖了挂那里干嘛?想拿便宜的当鱼饵,没门。  然后是银色港湾,还亲自跑去看过,夹在别的几个小区之间,关键价格也不便宜。  


发表于2013-06-13

寻找目标(三)


当然,我们开始都找的是小户型,60来方以内的那种,比如太阳国际,五十多方的都要130来万。 好不容易找到一套,大概有六十多方,报价110万,欣喜若狂,电话打过去,电话那头:“不巧,卖了,这不正好这里还有一套性价比超高的,房东急卖,楼层户型多好多好,卖掉那套多么多么不堪,吧啦吧啦...",“废话少说,多少钱?”,“130万”,果断挂掉电话,心理咒骂无良中介:尼玛,既然卖了挂那里干嘛?想拿便宜的当鱼饵,没门。


然后是银色港湾,还亲自跑去看过,夹在别的几个小区之间,关键价格也不便宜。


发表于2013-06-13

寻找目标(四)


折腾了两周,在网上对比分析了数个日日夜夜、跑了很多家中介、看了好几套房,整个人都身心俱疲,绝大多数都因价格问题放弃。临江花园的房子看起来倒是挺便宜,可是离铁路太近,而且都是大户型。 而这时临近过年了,我们放弃了看房的行动,把心收回来,储备精神,准备过年。


发表于2013-06-20

刀尖上的舞蹈:我的惊魂购房路

--亲爱的,为了家,我们携手离"昏"吧

背景


看到网上不少人分享自己的购房经历,我们也不由得想写点什么,以纪念自己在调控阴霾之下的艰难购房历程,其中也包含了我们这几个月来的反思。此贴将与与老公合作完成,部分内容(如对于调控的思考)将由老公写就。
先将提纲列出来,后面慢慢写:背景来杭插曲调空 or 调高?--调控的反思     寻找目标重新选型看房之路新政冲击波误入世外桃源区位研究纠结新的征程     就差钱   傻眼     原罪携手离“昏”居住感受     价值迷思     关于公积金的思考完结:“知识税”


发表于2013-06-20

刀尖上的舞蹈:我的惊魂购房路

--亲爱的,为了家,我们携手离"昏"吧

背景


看到网上不少人分享自己的购房经历,我们也不由得想写点什么,以纪念自己在调控阴霾之下的艰难购房历程,其中也包含了我们这几个月来的反思。此贴将与与老公合作完成,部分内容(如对于调控的思考)将由老公写就。
先将提纲列出来,后面慢慢写:背景来杭插曲调空 or 调高?--调控的反思     寻找目标重新选型看房之路新政冲击波误入世外桃源区位研究纠结新的征程     就差钱   傻眼     原罪携手离“昏”居住感受     价值迷思     关于公积金的思考完结:“知识税”111


发表于2013-06-20

来杭


我与老公2008年毕业于北方同一所大学,我们虽是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但我们到毕业时已牵手了三年,所幸的是:毕业即分手的校园爱情魔咒并没有眷顾于我们。老公先在校园招聘中找到了杭州的这份工作,我也在毕业前谋得了一份杭州的职位。


来杭之后也没有为房子操太多心,经过短暂的七八个月租房之后,我就随老公搬到了后勤中心的单身公寓,紧邻江南大道,我们偶尔下班后还能去江边散散步,早上起来还可以去小河边的绿化带里跑跑步,日子平淡得没有一丝波纹--除了有时候感受到的工作压力外。


当然,这种日子让年少轻狂的我们几乎一年多都没能存下什么钱。


但是突然有一天晚上,老公显得闷闷不乐,告诉我说后勤在吹风涨房租了,从600涨的900,虽然这个价格比起市场价来说,还是很实惠的,但我们开始觉得缺乏安全感(免费的午餐确实有,但不会一直有)。当然,这件事只是导火线,促使我们下定决心再小的房子都要设法买一套的动力在于:对于房地产调控的绝望。老公是学技术出身的,干的又是技术方面的工作,接触的圈子又都是技术人的圈子,他深知干技术的人的思维的局限性,同理,对于一个学地质的人随意干预经济、调控房地产,我们感到的是害怕,是深深的恐惧,是基于房地产调控的负面效应:必然招致暴涨的无比恐惧。关于为什么会恐惧,我们在后面关于调控反思的章节会详细论述。


发表于2013-06-20

于是我们开始存钱,花销主要用老公收入,我的工资除自己留下一小部分私用外,其余的全存起来了。我们甚至列了个一个Execel表格,把每天的开销都记了进去--当然,这个最后没能坚持下去。有时候逛街,在面对价格不菲的激起购买欲望的无法抵挡的东西的诱惑的时候,我们都很自然地将其折算为砖头的平方数,然后就释然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今年春节前,我们拿着手机上的计算器拼命榨取我们的存量“资产”,把公积金都敲进去了,甚至钱包里的零钱都没逃过我们的精心“算计”,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十来万。
“是时候下手了!”老公做出一副严肃状长呼一口气,我看到的却是有些酸涩的忍俊不禁:三十万对我们来说已然是笔巨款,毕竟我们两家的经济条件都不好,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啃老的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我们知道的是,这笔钱对于买房实际是多么有限;我们不知道的是,这笔钱用来买杭州的房子是多么地杯水车薪。



发表于2013-06-20

插曲


这里交代一下,老公大学学的是化学,干的工作却是IT,是个典型的“技术型”男人,但它的爱好却是经济学和哲学,书架上除在角落里有龟缩着几本不起眼的IT类书籍之外,书架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户型"全被经济、金融、哲学类书籍占领,而除珍藏的毕业论文外,我压根就没看到过他有什么化学类的书籍--即使化学课本也被老公毫无留恋地在毕业时以几乎废品的价格在校园地摊上贡献给了师兄师妹。


正因为如此,他常常感叹命运的捉弄:自己的工作非自己的爱好,注定终身劳碌命。


我也常常提醒他,我们还年轻,转型还来得及啊。老公则拿出重复了八百遍的“路径依赖”的例子:一旦一个人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就会不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等各种资源,从而对他选择的道路产生依赖,如同走上了不归路--哪怕他极度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虽然,我知道这是他的借口,但我还是很理解他,毕竟,他已在大学经历过一次痛苦的转型。


发表于2013-06-20

调空 or 调高?--调控的反思(一)

  纵观十年来的调控史,中国楼市经历了一次次大起小落的剧烈变化。每一次伴随着全民欢呼的调控开始,楼市显示出短暂的低落,随后因继之以楼市调控的负面效应显现伴而随着楼市的暴涨而结束。然后是全民对调控手段不力的声讨,再然后在欢呼声中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十年楼市,就是这样波澜壮阔,高起低伏!   
 我不得不感叹,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反思的民族,虽然几乎每次调控措施出台,都无不以惨败收场。却没有多少人反思这是为什么,即使有,反思的结果居然是:抱怨调控手段还不够严厉。   
 什么样的调控是严厉的调控?我们可以提供两个案例参考:


/11页